精读唐诗三百首084杜甫登楼节能
中药大全 2020年10月10日 浏览:4 次
精读《唐诗三百首》084:杜甫《登楼》
引言
今天小楼要精读的是杜甫的《登楼》
就是说,杜甫的《登楼》等诗,气象雄浑,律法精细,可以当作学习七言律诗的典范。
下面小楼就仔细分析此诗。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傅儒行书杜甫《登楼》诗
杜甫的这首《登楼》大约写于广德二年(764)春季,此时,杜甫已客居五年。
广德元年,唐军收复河南河北,平定安史之乱,杜甫有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他当时的欣喜欢快之情。然而,安史之乱使唐王朝濒临崩溃,吐蕃趁势兴起,多次侵扰唐边境,甚至侵入内地。广德元年十月,吐蕃攻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致使代宗狼狈出逃陕州(今河南陕县)
十二月,郭子仪收复长安,代宗还朝才转危为安,故诗中有“朝廷终不改”句。
年底,吐蕃又破北部松、维、保等州,后又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
东汉未年王粲有伤乱离之作《登楼赋》诗题即取意于此。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客,客居他乡之人,这里指杜甫自己。
万方多难,指到处都是战乱。
首句突然而起,繁花盛开,本是乐景,却反“伤客心”因为国家多难,到处都是战乱,此时登上高楼,本就满怀忧思,所以繁花不但不会使人开心,相反会让人更伤心。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觉其哀。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江,即濯锦江,传言用此江水濯锦,色泽尤为鲜丽,故名。锦江在成都南央视《1+1》2014年4月8日播出的《袁宝成:东莞之问!》节目中,杜甫的草堂就在它旁边。
玉垒,玉垒山,在今北、灌县西,是吐蕃往来侵扰的必经之地。
颔联写登楼所见之景。这两句意境阔大,不可语译。
锦江是一个视点,诗人的视点由锦江扩散到整个天地,天地之间,都被春色充满,句中以“来”了联接,仿佛春色天地八方而来,汇聚锦江,气势雄浑。“来”字也有寒冬已去,春色归来之意。
后一句同样语兼多意,玉垒山上,浮云从古至今变幻无定,古今世事,也如浮云变幻不定。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北极,北辰,北极星,喻指朝廷。《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郭子仪收复长安,代宗还朝,这一句是说朝廷如北极星一样不可动摇。
这一联议论时势。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又经吐蕃侵扰,但唐王朝最终挺住了,说明大唐帝国气运久远,因而告诫吐蕃,莫再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后主还祠庙,后主指刘禅。后主庙在成都南先主庙东侧,西侧为武侯祠。
梁甫吟,又作梁父吟。《三国志》载,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喜欢吟《梁父吟》今传《梁父吟》题为诸葛亮所作,但文采不足,内容也不符合诸葛亮隐居南阳的情境,所以不足信。这里杜甫是借指自己的《登楼》诗。
最后这两句的句意很是含糊,历来解释为:“可笑那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仍然还有自己的祠庙,日色将暮,且让我仿效诸葛亮来作一首《梁父吟》吧!”这样的解释认为,杜甫用刘禅来影射唐代宗,以刘禅因为任用宦官黄皓导致亡国,来指斥代宗爱宦官程元振的蒙蔽,才导至吐蕃入侵。
针对这种解释,王景略先生认为不对,他在《唐诗三百首全解》中提出了两点反驳:首先,“可怜”并没有可笑的意思,“可怜”有值得同情的意思,所以杜甫这里没有讥讽刘禅的意思;其次,单独一个“还”字,是不能解作还有、仍然有的意思,如果“还”作“仍然”解,是不能直接接宾语的,必须要有“有”字作接续,这里的“还”只能作归来讲。
按照王景略先生的分析,这两句的意思应为:可怜后主刘禅,他丢掉了,当他魂归故国祠庙,看到故国时,会有什么感想呢?意即代宗还朝,看到被吐蕃侵扰的长安,当作何想?而诗人自已客居蜀地,不能为国分忧,只能仿效诸葛亮,写一首《梁父吟》
小楼觉得,王景略先生的分析甚是。
杜甫的这首《登楼》历来为评家赞赏,赞赏之处有二:一是气象雄浑;二是律法精细。
气象雄伟者,体现在诗的颔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这一联,上句在空间上开拓视野,下句在时间上驰骋遐思,天地之间,春色归来,古今之际,浮云变幻,营造出一个阔大悠远、笼盖宇宙的意境,暗含着杜甫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命运的忧思。
同时,这一联在写景中含有对现实的隐喻,春色归来,隐喻唐代宗还朝,唐王朝回归正统。玉垒山是吐蕃进犯的必经之地,玉垒浮云,象征着吐蕃侵扰。
景中寓情,还隐喻着现实,使得这一联不仅在意境上阔大悠远,在意蕴上也丰富深沉。阔大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蕴形成了这一联雄浑的气象。
诗的律法,包括格律与行文用笔。
1格律
杜甫的七言律诗,格律上自然精严无比,此诗尤为出彩的地方,在中间两联的对仗。
颈联是流水对,不刻意对而对,诗意上下顺承,读来有一种飞动流走的。
杜甫行吟图
2行文用笔
行文用笔上,须一联一联分析。
首联运用倒装,突然而起,情理反常,令人错愕。
先写伤心再写伤心的原因,使文情跌宕,如果倒过来,先写万方多难,再写花伤客心,诗便变得平淡无味了。
此诗次句“万方多难此登临”总领全诗,后面的内容都从这一句中来。
颔联承“登临”二字,写登临之景。颈联转而写时事,“西山寇盗”呼应首联“万方多难”
最妙的是,中间两联一写景一写事,但意脉潜通。
也就是说,颔联虽是千古名句,但在诗中,它并不是诗是核心,而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它在写景中,便暗含对现实时事的隐喻(如上所分析)与颈联所写时事暗中相连。
“锦江春色”句,与“北极朝廷”句意脉暗通,朝廷不改,如锦江春色,万古常新。
“玉垒浮云”句,与“西山寇盗”句意脉暗通,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倏起倏灭。
最后,诗人将登楼远望的目光落在后主庙上,借后主而忧代宗,但自己客居蜀地,不能有所作为,只好仿效诸葛亮写诗遣怀,至此收束全诗。
以上分析,可见此诗律法之细。
今天,读诗的人多,写诗的人少,但若有想学写诗者,可于杜甫的这首《登楼》中学到一些写诗的“秘诀”
比如,怎样利用倒装,制造突兀之感?诗句之间怎样承转呼应?怎样将写景与叙事联结起来?等等。
胡应麟言其为“七律全篇可法者”诚不我欺也。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德国人就应该得到赞美。,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白锈石什么价位巴中白癜风医院电话
先声药业港股上市

- 上一篇: 美国当代文学史畅销经典雪落香杉树引进出版节能
- 下一篇 天蝎座在酒店如何约会节能
-
能给大脑释放压力的好方
2019-07-13
-
为什么说睡前足浴是保健良
2019-07-07
-
关节炎患者可以吃红肉么
2019-07-07
-
螃蟹脚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
-
减肥药的优与劣
2019-07-06
-
地骷髅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