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撮痧疗法又叫挟痧疗法和抓痧疗法
中药常识 2020年02月10日 浏览:4 次
撮痧疗法又叫挟痧疗法和抓痧疗法,是在患者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拧起一个橄榄状的充血点,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
一、撮痧选用的穴位:根据民间治疗的经验,选穴多在前额、前后颈部、胸部、背部、腹部。
1.头部:印堂、太阳(双侧),共 处。
2.颈部:前颈取廉泉、天突、廉泉与天突连线之中点及中点左右旁开1寸处,共5处。后颈取大椎、大椎直上后发际处、大椎与后发际连线之中点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5处。前后颈共取10处。
.胸部:从璇玑起,分别向左右每隔1寸取一点,共取7处。
4.腹部:下脘、石门、天枢(双侧),共5处。
5.肩部:肩井(双侧)。
6.背部:陶道分别向左右每隔1寸取1点,共取7点。
7.腰部:命门。取穴时只要大体无差即可,民间治疗取穴并不十分准确,只要求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撮抓的穴位数目和次数,只要求在上述范围内,施行手法,即可取得疗效。撮抓的穴位数目和次数,可视病情而定。
二、撮痧的手法:将手指用清水湿润,五指弯曲,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指节对准穴位,将皮肤挟起,然后松开。这样一起一落,反复进行,每点挟撮6~8次,直至被挟处成为橄榄状之紫红色充血斑为度。
适应证: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痧证。急性胃炎、肠炎、中暑、流行性感冒、伤风等,都属于痧证范畴。
禁忌症:此法主要是用来治疗痧证的,治疗范围较小,适应证之外的病症不宜使用。
注意事项
1.手法的轻重、抓撮穴位的多少、每穴抓撮的次数,要视患者的年龄、体质、疾病性质、疾病轻重等具体情况而定。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手法宜轻,撮穴宜少;体质壮实者,手法宜重,撮穴宜多。不要千篇一律。
2.局部痈肿、疮疡、皮肤溃烂或损伤,不要抓撮。
.在用此法治疗的同时,可配合药物、针灸、推拿、擦涂等疗法,以求尽快治愈疾病。
卡泊三醇软膏(金迪银):用于寻常型银屑病的局部治疗。复方青黛胶囊(天宁寺):清热解毒,消斑化瘀,祛风止痒。用于血热挟淤,热毒炽盛证;进行期银屑病,玫瑰糠疹、药疹见上述证候者。
桂林男科医院宝宝积食食疗方法邯郸治疗癫痫病方法
-
幸福快乐国米天王国米一直是我的球队不知道自己的未依依不舍
2020-06-22
-
五穴位助你止秋咳
2019-07-11
-
四川绵阳市中医医院结对共建帮扶折弓乡
2019-07-11
-
鱼鹰骨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染色体异常及免疫抗体的相关问题
2019-07-06
-
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