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中医经典解读伤寒论的剂量中作者仲易

中药常识  2019年10月31日  浏览:4 次

  本文导读:《伤寒论》组方严谨,不仅药味精当,还表现在对药量的精确调整上,许多疾病仅通过对方中药量的微幅调整,便达到治疗不同病证的目的。这种调整能力也是名医大家的标志之一,体现着医家的治疗水平。《伤寒论》中影响药物剂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二、影响因素

  《伤寒论》组方严谨,不仅药味精当,还表现在对药量的精确调整上,许多疾病仅通过对方中药量的微幅调整,便达到治疗不同病证的目的。这种调整能力也是名医大家的标志之一,体现着医家的治疗水平。《伤寒论》中影响药物剂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主治病证

  一些方剂药味完全相同,仅对个别药物调整用量,便使主治病证发生改变。一类是方中君药发生变化,如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味相同,桂枝汤中桂、芍等量,功能调和营卫,主治营卫不和之太阳中风证;若加桂二两则为桂枝加桂汤,桂枝量大发挥平神降逆,温通心阳之效,主治上焦阳虚不能制下、寒气上逆之奔豚证;若加芍三两则为桂枝加芍药汤,芍药量大走里缓急止痛补益,主治邪陷太阴脾络不和之腹满时痛。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枝附子汤虽同用桂枝、炮附、姜枣草,但前者主治为太阳、下后、邪陷胸中,兼全身阳气不足,见脉微恶寒、胸闷,故用炮附子一枚温经扶阳;后者主治风寒湿邪痹着肌肉,见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脉浮虚而涩者 ,方中重用桂枝四两以温经通络祛风,炮附子三枚以温散寒湿面止痛。小承气汤若加重行气之枳、朴用量则为《金匮要略》之三物厚朴汤,主治由阳明腑实变为气滞便秘。

  另一类是使药力增强或减弱。如桂麻各半汤与桂二麻一汤,后方较前方中麻黄、杏仁量减,桂、芍、姜、枣草量增,解表力更缓,故前方主治表郁轻证见 一日ニ三度发 ,面赤身痒;后方则为 一日再发 。甘草泻心汤是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加重甘草而成,功效亦由和中降逆消痞变为和中补虚,消痞止利,前者重用甘草以补中,治疗 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后者主以半夏而降逆止呕,治疗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

  四逆汤主治阳衰阴盛证,功能回阳救逆;通脉四逆汤主治阳衰阴盛,虚阳格拒之格阳证,其证更重,故在前方基础上加重附子、干姜用量,而能速破在内之阴寒,宣通内外。大黄功效随剂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其小量为清热,大量则主以泻下。故在三承气汤中大黄均为四两以污下;在大黄黄连泻心汤中用二两以清热消痞。

  作者:仲易。号:4949 52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孩流鼻血
血栓的前期症状有哪些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成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