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散胆腑之热
中医诊断 2020年01月06日 浏览:2 次
摘要:外散胆腑之热。主治肝、胆、胃、胸胁等疾患。如胸胁疼痛、脘腹胀满、饮食不下、呕吐胆汁、口苦舌干、咽痛、目黄、翻胃、噎膈、黄疸、头痛振寒、骨蒸潮热、惊悸不寐、虚劳失精、诸血症等。
本经腧穴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胆俞
出《甲乙经》。属足太阳。胆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
穴名释义
胆,胆腑也。俞,输也。胆俞名意指胆腑的阳热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主治
外散胆腑之热。主治肝、胆、胃、胸胁等疾患。如胸胁疼痛、脘腹胀满、饮食不下、呕吐胆汁、舌干、咽痛、目黄、翻胃、噎膈、、头痛振寒、骨蒸潮热、惊悸不寐、虚劳失精、诸血症等。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胆俞穴位于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穴位配伍
胆俞配阳陵泉、太冲,有舒肝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呕吐,胃炎,胆道蛔虫。
胆俞配日月,为俞募配穴法,有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黄疸,胆囊炎。
胆俞配膏肓、三阴交,有养阴清热健脾的作用,主治咽痛,肺痨,潮热。
日常保健
针刺胆俞穴的方法:胆俞穴斜刺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肋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肝俞穴治疗慢性肝炎的手法:按压肝俞穴时,一面吐气一面用力按压6秒钟,每回按压5次,每天5回。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经间期出血的病因惠州治疗输卵管堵塞方法
宝宝得肺炎严重吗

- 上一篇: 对健康人来说
- 下一篇 乾隆皇帝我们都听说过
-
儿童脑积水中医分析及治疗
2019-07-16
-
陇西县借外力促中药产业升级
2019-07-13
-
中医介绍让手脚不在冰凉咱有招
2019-07-13
-
秋季食品选择有道注重滋补好身体
2019-07-11
-
男人补肾壮阳的常用食谱
2019-07-11
-
妇女卫生保健科普进村寨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