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圆萼刺参的功效与作用_0
中医诊断 2019年07月15日 浏览:4 次
摘要:圆萼刺参【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消痈肿。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眩晕;小便频数;疮痈肿痛
【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图谱》。
【拼音名】Yu n C Shēn
【英文名】all-grassofChineseMorina
【别名】摩苓草、华刺参
【来源】
药材基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圆萼刺参的全草或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achinensis(Batal.)Diels[M.chinensis(Batal.ExDidls)Pai]
采收和储藏:7-9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果熟期收取种子。
【原形态】圆萼刺参多年生草本,开花时矮小,果时高达60cm。基生叶6-8,簇生,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1-1.,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抱茎,边缘具不整齐的浅裂片,裂片近三角形,裂至中脉的一半,边缘 -9枚硬刺,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光滑,中脉明显;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4-6叶轮生,无柄:长5-15cm;2- 轮,向上渐小,裂片边缘具硬刺。轮伞花序顶生,6-9节,紧密穗状,花后各轮疏离;总苞片叶状。苞片4片1轮,卵形,长2.5- .5cm,先端渐尖,边比具密集的刺,基部更多;小总苞陷藏于苞片之内,钟形,边缘有10条以上硬刺;花萼钟状,长10-12mm,二唇形,每唇片先端2裂,裂片钝圆,基部具髯毛;花冠小,紫褐色,长6-7mm,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 裂,雄蕊4,上面2枚能育,贴生于花冠管上部,下面2枚退化,着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不外露;花柱稍长于雄蕊,柱头头状。果时小总苞成长圆筒状,先端平截有不等长硬刺。瘦果包于小总苞基部,长2- mm,褐色,表面有。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0-4000m的高山草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甘肃、青海和四川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补肝肾;消痈肿。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眩晕;小便频数;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6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种子:味辛、性温。用于,小便失禁、腰痛、眩晕及口眼歪斜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小儿便秘有什么食疗方法
有老年痴呆前兆怎么办
脉络舒通丸
小儿便秘的几个原因儿童消化不良腹胀怎么办
小儿便秘的饮食禁忌

- 上一篇: 夏季玩水易患中耳炎,要做好预防!
- 下一篇 适合女性的两个阿胶食方
-
儿童脑积水中医分析及治疗
2019-07-16
-
陇西县借外力促中药产业升级
2019-07-13
-
中医介绍让手脚不在冰凉咱有招
2019-07-13
-
秋季食品选择有道注重滋补好身体
2019-07-11
-
男人补肾壮阳的常用食谱
2019-07-11
-
妇女卫生保健科普进村寨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