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移动支付下半场开打银联挥师再战二维码
中医诊断 2020年08月17日 浏览:4 次
移动支付下半场开打:银联挥师再战二维码
银联/供图
6月7日刚出炉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里,出题方将移动支付列为中国关键词这几乎是对急速扩容的移动支付市场最精准也最高度的概括。
主流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中国是2016年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2016年总交易额达到38.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5万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200%。对标之下,美国移动支付市场当年的总交易额仅为1120亿美元,环比增长率只有39%。
被支付宝和财付通牢牢把持超九成市场份额的移动支付,下半场正式开局:错失二维码黄金两年、市场份额被挤压到不足1%的银联,正最大化利用卡组织天然优势,集结数家发卡行和坐拥巨量客户的互联巨头,联袂拓展二维码支付,串联商业场景来收复失地。
巨兽二次觉醒,变局将至。
挥师重返二维码
5月末的银联标准二维码产品发布暨62云闪付营销活动启动仪式,绝不仅仅是一个商家优惠推广,而是巨兽示威银联意在夺回在移动支付发展初期丢失的主动权。
时间退回到2013年,银联和个别商业银行,是最早研发二维码支付的一批机构。然而,银联二维码支付还未正式问世,监管便以该模式安全性存疑为由,在2014年将刚冒出头的由某股份行发起的二维码支付按下暂停键。
这一按,也让银联痛失黄金两年。2014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巨头支付宝和财付通,凭借着扫码支付横扫线下收单。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是 ,第三方支付牵头的三方模式(支付机构、银行、商户)里,纯商业性质的支付巨头对安全标准具有绝对主导权,安全标准全凭自身界定。宝信二维码支付份额的扩大,与其背靠的平台商业生态及账户入口优势天然相关。
或许考虑到二维码支付的用户教育与商业成熟度已经经过两年检验,监管层认为是时候放行并引进更为符合支付安全要求的参与主体,央行在2016年8月以一则《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变相承认二维码支付的合规性。
银联反应迅速,集结数家商业银行及收单机构研究二维码支付标准,仅用时4个月便将其推出。此外,从可信渠道获悉,标准推出后不到一个月,银联便已搭建好系统;测试三个月后,于5月正式推出成熟的银联标准二维码产品。银联董事长葛华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首批支持云闪付二维码的商业银行已经超过40家,另外有近60家商业银行正在加紧测试并即将开通,年内其他主要银行也将基本实现全部开通。
兵贵神速。
一个业界的共识是,即使银联版二维码支付并不足以迅速扭转银联落于人后的移动支付格局,但一种安全标准对标国际支付协会、资金流动更为透明、反洗钱监管要求落实更加到位的支付业务的入局,对于市场的规范与充分竞争都极为重要。
用平台化定义场景
用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话来说,银联二维码的联通用,是一场对支付与场景的关系的重新定义。
从京东的角度来看,京东的2.4亿活跃用户可以通过京东APP或京东金融APP上的二维码实现银联络受理的支付。也就是说,银联的二维码搭载在不同的应用上,让发卡行、支付机构一次性连接到不同的消费场景,缩减了对接不同受理端的成本,同时保证用户的前端体验简约顺畅。
再往深一层看,银联的二维码与其他第三方支付封闭体系的二维码不一样它更倾向于一个连接着商业场景的开放的二维码平台,而后者的二维码支付仅仅是一种支付方式。
也正因如此,陈生强用共赢的格局来定义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商业结盟。
银行和银联阵营里的中小支付机构的想法同样是共赢。扫码支付目前占据并将继续占据移动支付方式的主流形态,所以数家商业银行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推出各自的二维码支付品牌,但受理环境互相割裂,无法做大市场份额;而中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严格来说,是除了两大寡头以外的200多家第三方支付,由于商用场景的缺失,根本无法和第一梯队的两大玩家抗衡,只能看着移动支付市场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强。
所以银联率先打破隔阂,联通应用场景,银行和中小支付机构都立即响应因为加入银联二维码阵营,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最为广泛的条码支付受理体系,这才是参与主体抱团的真正原因。
银联正用平台化重新定义支付场景。一个不应忽略的细节是,坐拥巨量客户的京东、美团、大众等互联企业已向银联二维码开放入口,这表明银联支付应用端将直接触达数亿级客户,而受理端将连接266万商户。
其实这跟银联从2015年末就力推的Pay是一个逻辑。银联将自身的支付技术云闪付(近场支付方式)搭载到Apple Pay、Samsung Pay、华为Pay、小米Pay上,便可以借力厂商、运营商、发卡行来扩大自家技术的商用场景和清算份额。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看到Pay的具体数据,但可以预见的是,通过银联体系清算的线下支付份额在不断扩大。
不管是主导扫码支付还是近场支付,不难看出银联在将支付产业链参与主体串联形成合力,并搭建开放共享的应用场景,而这恰恰是目前市场渴求的。
刮骨谋变
今年3月26日银联成立十五周年之时,银联总裁时文朝内部发文,用创新与传统、简单与复杂、工具与目的、杠杆与支点、模式与盈利、平台化与专业化、开放与闭合、境内与境外、趋势与发展、常识与方法十组关键词来阐述他对目前产业趋势、市场变革、业务侧重、创新路径等的全面看法。
不难看出,银联的高层,对于银联正在经历的政策红利渐渐褪去之后的转型阵痛期,有着深刻的认知;也对目前泡沫丛生、概念大于所以遭到黑客攻击实质的盲热创新氛围,保持清醒。
在传统的根基业务跨行转接清算上,15周岁的银联已经囊括了65亿张银联卡,而有理由相信,这一数字会继续扩容。目前银联正在加快出海速度,囊括境外市场。同样是在62云闪付营销活动上,银联宣布将二维码支付率先在香港和新加坡落地,下一步还将在泰国、印尼、澳大利亚等中国游客经常到访之处陆续推出。境外的布局又一次和支付宝与狭路相逢,但这一次银联显然更有胜算银联在跨境支付上拥有先天优势,本身更为符合全球卡组织通用技术与安全标准。
另外,银联这一被市场普遍认为体制化、半官方烙印浓烈的巨兽,其实对新技术热切渴求并且早已探路。
以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而天然适用于跨机构运作、对数据时效性要求高、对保密性要求较高的金融业务场景的区块链,银联已经出手布局。目前的进展是,银联预计先在可信凭证、数字积分两大场景开展试点,然后是跨境支付的海外退税场景。
低调无声地,银联正和银行、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机构,同台角逐区块链走出实验室验证阶段后的商用场景。
大象起舞也可以很轻。对市场的灵敏跟银联这几年的市场化运作程度日渐纯熟不无关系。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银联已不止一次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
最近一次的大改横跨市场、产品和研发三大业务条线,新设如下部门(含项目组):面向成员机构成立机构合作部;为提供不同行业综合支付解决方案,成立商业服务事业部;成立金融与民生事业部;成立负责云闪付设计推广的专项工作团队;成立负责研发与创新成果孵化的科技事业部;新设负责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大数据部。
当然,成立了什么部门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透露出来的银联在新形势下被逼出来的新打法:
新的组织架构将原来分散的成员机构、商户、持卡人服务职能进行重整,以事业部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更有利于分领域打造垂直的商业场景。而成立云闪付的专项团队,能看出银联在加速将包括支付在内的各类业务向移动端迁移。至于科技事业部和大数据部,不用赘言我们也能看出来,这个大鳄终于要实质性地开发自己平台沉淀下来的庞大数据,来加速基于支付而衍生的新商业模式与新技术的孵化。
这几乎是一场刮骨谋变,也是银联从组织架构端,最大化适应变革的自我调整。
巨兽已然二次觉醒。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特别提醒: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两名主演分别饰演制片人和主持人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如若本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三岁小孩肚子胀气怎么办小儿肚脐贴怎么用
长治治白癜风较好医院

- 上一篇: 改加快推进电改的思考及建议
- 下一篇 改窄带物联网提速商用人工抄水表将成历史
-
儿童脑积水中医分析及治疗
2019-07-16
-
陇西县借外力促中药产业升级
2019-07-13
-
中医介绍让手脚不在冰凉咱有招
2019-07-13
-
秋季食品选择有道注重滋补好身体
2019-07-11
-
男人补肾壮阳的常用食谱
2019-07-11
-
妇女卫生保健科普进村寨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