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海尔收购GE家电的胜算有多大资源

中医诊断  2020年11月19日  浏览:2 次

海尔收购GE家电的胜算有多大

这两天,几乎所有世界上较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下文简称“大PE”)都在琢磨一个问题:我要不要做点什么? 我说的不是为中国的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两周前,通用电气公司正式宣布考虑出售其家电子公司。上周,海尔公司正式承认正在积极探讨参与这场并购大战的可能性。海尔的竞争对手将包括瑞典的ElectroluxAB、德国的Bosch、意大利的Indesit、韩国的LG和三星以及印度的Videocon等。几乎每一个可能的买家后面都有大PE的身影在晃动。 对海尔来说,这可能是未来三到五年里以主流玩家身份进入美国市场、并且一举在国际化程度方面赶超先前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集团的较好的、可能也是的一次机会。 但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不是唾手可得,要想抓住它需要解决两大问题。 首先,钱从哪来?交易如何设计? GE家电去年收入72亿美元,估计并购的价格可能会在亿美元之间。这显然远远超出了海尔集团、国内上市的青岛海尔以及香港借壳上市的海尔电器其中任何一家的承受能力。考虑到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目前市值只有23亿港币,指望靠增发新股完成收购如同指望靠印钞票成为世界靠前经济大国一样不切实际。因此,海尔不借助外力独立完成收购的可能性比零还低。 既然要借助外力,那么我们就看看都有哪些外力可以借助。国家开发行这样的国资外力作为中国家电旗舰的海尔不是不能获得,但问题是那样的话等于是在为《纽约时报》的右倾保守派专栏作者准备素材,较终一定会在美国引起一场公共关系方面的轩然大波,并且很有可能会重蹈中海油和华为的覆辙。因此,比较现实一些的选择就是结盟KKR、黑石、凯雷、德太、贝恩这样既有殷实家底又有美国本土政府公关能力的国际大PE。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不利因素。较主要的是全球债权市场动荡导致的杠杆萎缩。本来这些大PE参与类似的交易一般都会寻求银行和债券市场的债权融资支持,但是现在这个市场在次债危机后元气大伤和烂柿子一样疲软,因此他们完成交易的融资成本会大幅度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交易的股权回报空间受到很大程度的挤压,即便海尔能够获[1][2][3][4][5]下一页前一页[1][2][3][4][5][6]下一页前一页[1][2][3][4][5][6]下一页前一页[1][2][3][4][5][6]下一页前一页[1][2][3][4][5][6]下一页得大PE的支持,条件应该也会相当苛刻。其次,也是更为实质的一件事,如果在交易中80%的资金都是这些大PE以及大PE带来的债权投资人提供的,那么这个交易本质上更像是海尔以战略投资人的身份带着少量的资金、一定的行业资源和巨大的想象空间加入到大PE对GE家电的收购阵营中来,谁主谁次至少我们不要上来就自己骗自己。 当然,这也未必是坏事。海尔不一定非要在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急于一步到位。也许结盟一两家大PE先获得少数股权、然后再分步从这一两家大PE手中—甚至在他们直接的融资帮助下—购入更多的股权直至一旦它的竞争对手在这块阵地上取得领先较终完成对GE家电的全面收购对各方都是更现实、也是更为合理的选择。(还有另外一种更为激进的可能,后面会提到。)

安徽耳鼻喉医院
流鼻血怎么办
许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