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谷肉果菜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再加入一点小药

中医诊断  2019年10月11日  浏览:3 次

  摘要: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人的认识从初浅走向成熟。在长期的生活历练中,人们逐渐分清了食物与药物的区别,用来治病的称为“药物”,用作饮食的称为“食物”;而其中部分既能治病、又能作饮食之用的,称作“药食两用”之品。

  民以食为天,如果在吃的同时还能保健,那更是好事成双,很多人都愿意一试。

  近日,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 》的热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也将药膳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个药膳到底该怎么吃,大家肯定很想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今天讲述 从 上品药 到药食两用。

  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人的认识从初浅走向成熟。在长期的生活历练中,人们逐渐分清了食物与药物的区别,用来治病的称为 药物 ,用作饮食的称为 食物 ;而其中部分既能治病、又能作饮食之用的,称作 药食两用 之品。

  药食两用 之品在《神农本草经》中归于上品药。所谓上品,是指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

  比如:味苦寒,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又如: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本草求真》论山药,说得更直白: 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

  早在《黄帝内经》就指出: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说明古人对药物食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食物养人,药物治病,而药物据 毒 之大小区别应用。

  在《千金要方》中强调, 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是对食物、药物不同作用的认识与分别应用。

  古代医家对药食同源的探研从未停止,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宋代的《圣济总录》、《养老奉亲书》,元代的《饮膳正要》,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食物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正是医家的努力,使药食同源之说不仅有医疗实践的广泛应用,还有理论上的深入阐述,为现今人们对食疗药膳的认识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以来,国家卫生部先后发布了《食品卫生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等,对药食同源、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做出明确规定,公布了三批共86种,后新增中药材物质15种,共计101种,确保了在保健食品研发等方面的安全使用。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宝宝积食不吃饭怎么办
儿童健脾胃吃什么
灯盏花素片是治什么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