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香港的台湾知名作家黄宝莲吧
中医保健 2021年11月10日 浏览:6 次
今天的最小相对湿度预计50% 定居香港的台湾知名作家黄宝莲,曾在南丫岛生活了八年,写下了散文集《简单的地址》、长篇小说《暴戾的夏天》,以及短篇小说《七个不快乐的女人》、《七个不快乐的男人》,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香港如鱼得水,乐在其中。中新社发 陈伊敏 摄
中新社 陈伊敏
“在罗便臣道山坡上,有一棵树,根紧紧地盘在岩石上;暴露在外的筋骨脉络,没有泥土,树木悬空生长,屹然长在悬崖峭壁上。如同香港人吃苦耐劳,有极强适应力,绝处逢生。”台湾著名作家黄宝莲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描述了一幅让她感动的画面,“香港人很了不起。”
东西交融的香港,曾留下不少中国近代作家的足迹。张爱玲、鲁迅、萧红等名家都曾在这里结下文学因缘。当下,新一代两岸三地作家依然在此自由聚散,他们写香港故事,也把自己的故事留给香港。在忙碌喧嚣的节拍下,黄宝莲乐在其中,在此城找到了一份静谧和创作源泉。
黄宝莲的书房,窗台上自种的意大利香料和中国薄荷散发出怡人的芬芳。她一身素雅的着装,有一种出尘的清新感。“我包了馄饨,喝味增汤可好?”她此刻说着,过了一会儿,就像变魔术一般,将一碟一碟佳肴端到桌上。席间,追忆起一段段往事,更是充满着画面感。
80年代,黄宝莲在纽约过着“安世”的日子。她惊叹亚洲的变化一日千里,让她心驰神往。“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一片欣欣向荣,香港也在腾飞。”那个时代,黄宝莲对来自浙江乌镇的作家木心的作品一见倾心,“他的作品,有诗意的美,有禅的智慧,融贯中西的深厚学养。”在她眼中,内地作家的语言趣味盎然——贾平凹的陕西调子、莫言的山东味道……1988年,她因看了导演张艺谋的《红高粱》而迷上了巩俐。“她简直是美艳不可方物。”不久,她获邀到西安电影制片厂做访客,如愿以偿与巩俐见面。“天天到小雁塔一带吃烤羊肉串,吃酸汤饺子,东走西逛,日子过得非常逍遥。”她笑言。
“当时去了延安、榆林、塞北,很多乡亲第一次看到我这‘台湾同胞’,那里人一天只吃两餐,却给我三餐吃鱼吃肉,把我当作贵宾招待,怕我吃不好,住不暖,给我很多关怀。”忆往事,陕北安塞腰鼓、黄土高坡的苍茫、已故作家路遥的情谊,都深深刻在她的回忆里。第一次踏足中国大陆,她便向往能在陕北窑洞里住一段时间,尽兴创作。
谈到创作,黄宝莲告诉,她正在写一个长篇小说。“故事关于一个从小就喜欢离家出走的乡下女孩,一直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十七岁那年,她跟一个青年摄影师私奔。后来因遭遇意外而导致失忆,从此记不得来处也忘了去路。只能在破碎的记忆片断与恍惚的梦境中企图拼凑已失落的身世。”[NextPage]
对于自己的“身世”,她笑着说:“在纽约时,韩国杂货店里的人跟我说韩国话,日本餐厅里的人跟我说日语;到了香港,又当我是大陆同胞;在我出生的家乡,没有一个年轻孩子识得我面孔……”离开台湾27年的黄宝莲说,回到台湾反而更像“异乡人”。“哪儿好玩,就跑去哪儿。可以因为一句话,一个念头兴起,就落脚在一个地方。”黄宝莲谈到自己的东泊西荡,乐得像一个孩子。
80年代初,她从台湾奔赴纽约寻梦。90年代初,她落脚南丫岛。90年代末,她迁居伦敦,在花园里种竹子,种上各色的花看四季更替。200 年,她重返香港,筷子、刀子、叉子并用,看半山那杜鹃花一路“烧”下山去。随着生活场景不断变换,各地文化也逐渐交融,她来去自如,跨越疆界。“对一个创作者来说,变迁让写作维持旁观者的清醒和独特的视角,常常会有更多新发现。”有了这样的生活背景,黄宝莲的笔下,各地风土人情如浮世绘画面,不同的文化精髓信手拈来。刚出版的《56种看世界的方法》,就是以这样的生活背景写下的世界集锦。
黄宝莲笑言,生活的不同经历积累成“千层蛋糕”,多滋多味。人不必像一颗树,只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扎根,尤其在全球化的世代,虽然离开了家乡,一样可以吸收多元文化的各种养分。“相比起纽约,香港是一个立体的都市,富有层次。”她喜欢香港的高高低低,依山傍水。在南丫岛生活了八年,开门就看到海港,每天走山路,看山花,买活鱼。她在这个小岛上,写下了散文集《简单的地址》、长篇小说《暴戾的夏天》,以及短篇小说《七个不快乐的女人》、《七个不快乐的男人》。
“香港东西文化结合得很好,我在这里如鱼得水。”采访结束时,黄宝莲正要去油麻地买布设计衣服、去牛头角找裁缝,忙得不亦乐乎。
(实习:罗谦)
石家庄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好郑州白癜风医院排名
曲靖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 上一篇: 定价欧元吗
- 下一篇 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哈
-
场地越野韩城站落幕科马仕轮胎车队勇夺双冠
2020-08-13
-
2016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启动
2019-07-13
-
如何由小到大免疫力提升抵抗力的方法
2019-07-07
-
山羊角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桐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米饭不能跟哪些食物同食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