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减肥

练太极谈养生聚灵气

中医减肥  2019年08月30日  浏览:4 次

  摘要:运化动作过程中之灵气,即常言的神引形随现象。不过灵气比一般所指之神更综合、更集中、更概括,它是神中神、灵中灵。

  以中老年朋友们为例,经历数十年生活,生理上与心理上与婴儿的纯洁性、本原性相比已污秽不堪、尘染太多、积习太重,要达到老子所言 复归于婴儿 谈何容易。

  故练太极的第一阶段就是清理训练,其任务是排除杂染。 邪念 、 杂念 均是杂染之沉渣,要清除这些就要心求清正、清纯,身求轻松、轻灵。

  先贤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共同强调一个 静 字。大静则大清大松,小静则小清小松。一切杂染在静中清理、排除。心之所安在于无私。越是有慈悲之心、善良之情、惭愧之感的人,越显欢喜之心,越是心安,越易于排除杂染。排除杂染从太极之始而始至太极之终而终。

  故拳家们提出起与收是太极中最难的两个式子,难就难在入静求松排杂上,难就难在 定 上,一起手一动脚就要体现阴阳、开合、动静、虚实之玄机。现以二十四式起势为例,介绍清理中的操作与心法。

  这里将起势动作简略叙述为两个字,即 升降 。升降之前要达到 无形无象全无欲,养神养气养真骸 之境,即忘身、忘我、浑然、自在的 中定 之境。一般习拳者恰恰忽略 中定 。笔者谈过中定的办法,旨在提醒朋友们不要急于运行动作。

  准备充分到位后,再两臂慢举,如吊两气球,又如木偶线牵引,肩肘腕平抬,五指似乎虚扣,举动轻灵,看上去外形懦弱,而感觉内心谦恭,心中一团元气。继而蹲身下坐,腕似下切,手似下砸,气脉与身姿相吻合。在此过程中,阴阳变化尽显奥妙,尘染不见其影。反之,练拳者外似安逸,而内心翻江倒海,尘染汹涌而至,则必须回头重新开始调整、入静。

  正如佛门偈语: 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练太极之 清珠 与 佛号 是什么?是一个 静 宇。

  第二阶段:运作 六球 ,培真养元

  所谓 六球 ,指睾丸(女性指 )、肾、眼各二球。六球的运作有其玄秘,现简述其办法。

  1.在太极运作中,则意念在睾丸,似乎肩井穴、环跳穴饱满。

  2.动臂时,则意念在腰肾。手伸出,腰肾向前;手收回,腰肾似乎还原。

  .意想的转动带动身体的屈伸与转动。左顾身向左,右盼身向右。立身中正,眼平视;身向前倾,眼俯视;身向后仰,眼仰视。可根据这个要求配合关节骨点的导引、运行、变换来运作太极训练中的一切动作。现以简式云手为例,说明其技巧。

  云手运行整体上看是横 8 竖 7 加几个螺旋,分解看是关节骨点的引领、转动、变换。

  动作时意念上始终关注 骨点 。两手臂运作两个圆环,构成一个横化8字;熟练后,将是两胯骨运作横化8字;再熟练后,便是两肾运作横化8字。同时,腰脊的倒 7 字为轴呈螺旋形旋转, 7 字的小横指象形于尾闾内收。左云手时,上有眼球向左,中有腰肾由左向右旋转,下有睾丸的提缩与伸张,再下则有膝、踝的旋转,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魂灵窈而冥、虚而灵、迷而幻,真而非真,内气得到化育,气得以养,本得以固,元得以培。

  第三阶段:润化灵气以修真

  六球 须在反复运作中得以培养,灵气须在反复培植中得以神化。在外,灵气可驱使动作标准化、和谐化、平衡化。在内,灵聚则成形,散之为气,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自在且自由,处于如下境地: 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 红楼梦 第二十二回)

  运化动作过程中之灵气,即常言的神引形随现象。不过灵气比一般所指之神更综合、更集中、更概括,它是神中神、灵中灵。

  它之所运内气是以 润 的形式出现的,如濡如沬,如雨露滋润禾苗,如春风拂于万物,无声无息,自生自通,自然寂然,内气的运作线路如九曲之珠无微不至,内可通达筋髓、之细微,毛细、神经末梢之精微,外可通达于指梢、趾梢、齿尖、舌尖及每一个穴位,乃至每一根毛发。它可以清理并排除体内多年的积蓄的病气及人体中不断产生的浊气(秽气),而使真元、真精、真气饱满,以致中和、中平,而显茁壮鲜明。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证书证候者。

小儿厌食的各种表现
小孩脸黄怎么办
宝宝吸收不好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