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新型城镇化的探路者

中医新闻  2020年06月16日  浏览:3 次

核心提示:曹存正: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持续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在河南省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破解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四道难题,漯河市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工作实践中,漯河市深感这 四难 既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着力破解的难点,也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着力破解的难点。

为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漯河市市长曹存正,一张崭新的蓝图正在内陆特区漯河市展开。

一盘棋:

认识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已在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点提出,漯河市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

曹存正: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持续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呈现四个明显特点:一是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城乡建设不断加快。三是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四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城镇化能给漯河带来什么?

曹存正:党的十八大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首先,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有别于传统城镇化的重大转型。从过去200多年国际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大致出现了同质城镇化、过度城市化、逆城市化、统筹城市化四种模式,这些模式虽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城镇化,但由于缺乏完善的规划和有力的调控,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在极大地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严重失衡。

突破固有的城镇化观念,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找准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的转变发展。

其次,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 三化 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 三化 协调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破解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之间的矛盾,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汇集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集中、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推动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不断吸纳和转移农村人口,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

最后,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建设美丽漯河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市城镇化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城镇化,是破解漯河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我市产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缺乏,如果不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没有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产业结构就难以调整,产业发展就缺乏后劲。

一笔账:

建设资金需多方谋划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的目的,可是建设资金的来源是个问题。

曹存正:我们算过这样一笔账:当前新型农村社区住房成本价约1000元/平方米,一个集聚1200户5000人的社区,住房建设投入约需1.5亿元;可以整合 到4个村庄,拆迁复垦后可节约1000亩左右的土地,节余土地指标按一般计算可卖1亿元。这1亿元补偿给农户,再加上各级财政奖补资金、旧村复垦耕地承包费、企业捐助等,这样,平均每户群众只需要拿 至4万元,就可以住上120平方米的社区新房。

这里的重要前提是,节约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必须实现收益,一是指标要卖出去;二是收益要提上去。漯河市建立了人地挂钩指标交易平台,提出10万元/亩的最低保护价,最大限度来保障群众利益。

钱从哪里来? 一是前期建设资金从哪儿来;二是群众购房的钱从哪儿来。建设资金,靠政府支持,财力有限;靠企业垫资,额度不足;靠群众集资,筹措很难。设法融资,十分必要。为此,漯河市专门建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级投融资平台,融通金融资本,吸引社会资本。群众购房的钱从何而来,一是靠积蓄,二是靠宅基地退出补偿和旧村房屋拆迁补偿。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和旧村房屋拆迁补偿的钱从哪儿来?靠财政和村集体的实力远远不够,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 农村节余土地指标收益 是主渠道。

:在创新融资渠道上,有没有新的举措?

曹存正:创新投融资机制。要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入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国家规定支出后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规范城建投融资公司,加强市场运作,扩大融资规模,使其成为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和龙头。实行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综合运用集中成片开发、土地划拨、贴息、政府补贴、项目代建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资源,探索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促进金融机构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信贷规模。加强财政支持,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社会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一条路:

终极目的保民生

:土地集中起来了,农村的劳动力怎么办?

曹存正: 人往哪里去 ,根据工作实践,我们认为, 四集中 是大势所趋:向城市集中、向小城镇集中、向社区集中、向企业和园区集中。向城市集中,就是支持农民群众向城市转移,通过进城务工实现持续增收。向小城镇集中,就是发挥城镇带动优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向社区集中,就是加快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作者:,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向企业和园区集中,就是引导农民群众向产业集聚区、向各类企业和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创业园转移。 四集中 当中,我们认为大量的农民到城市、城镇集中居住不现实;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集中,实现就地城镇化、市民化,是解决 人往哪里去 的主渠道。

:大力发展城镇化,粮食问题如何保证?

曹存正: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既可以集约节约用地,确保耕地不减少,又可以有效促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集约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来了农民生产生活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愿意和正在把土地流转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另一方面,规范健康的土地流转,为高标准粮田 百千万 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随着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集中,小农经营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轨道,粮食种植规模和效益逐步提升,有效解决了 粮食怎么保 的问题。

:发展城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漯河市有何打算?

曹存正: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动 三化 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前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认为以下四个方面非常重要:

首先,通过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保障民生。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和底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过程,特别是社区规划和质量监管,需要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房屋,我们市探索进行登记发证,促进其保值增值。在户籍改革上,社区居民可自愿转为 城镇户口 ,原来农村居民应享有的各项权益保持不变,还可享受城镇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等待遇。在社区管理上,创新机制,统一社区党建、社会事业管理和物业管理,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民生。

再次,通过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就业改善民生。在这方面稿源:中国经济,我们的体会是必须突出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努力使社区建设有产业支撑、社区居民有就业门路。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都配套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大力发展适合农民就业的二三产业,想方设法推动群众转移就业,让农民土地流转得 租金 ,就近就业得 薪金 ,实现持续稳步较快增收。

最后,通过旧房拆迁补偿、宅基地有偿退出维护民生。旧村拆迁补偿,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市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创新旧村房屋拆迁补偿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一方面,对旧村房屋拆迁给予合理补偿;另一方面,农户搬进社区后节余的宅基地面积仍归农户所有,愿意退出的有补偿,愿意入股集体经济的有分红,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专业治疗灰指甲 亮甲
淮南治疗白斑的医院
庆阳治疗白斑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