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强化流行健康还是利益驱动

中医新闻  2020年08月11日  浏览:4 次

“强化”流行,健康还是利益驱动?

日前,有关“铁强化酱油”的风波引起关注。为预防控制我国居民的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中国疾控中心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铁强化酱油”,但公众质疑此举是否“强制补铁”,是否会导致普通人健康受损。虽然专家反复强调“铁强化酱油”有益无害,但大家仍是疑虑重重。

除了铁强化酱油,近年来货架上强化食品越来越多。从强化维生素的食用油、面粉,到强化锌的盐、加钙的饼干、DHA奶粉……人们真的需要补充那么多强化元素吗?强化食品大行其道,背后究竟是健康驱动还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

强化食品品种多销路好

提起强化食品,大众最熟悉的是加碘盐。交大医学院营养系蔡美琴教授说,在营养学上,通常把在食品中补充某些营养素的做法称为食品强化,一些消费量大、易加工处理的食品如面粉、乳制品、酱油等,都是常见的强化载体。

日前探访本市的一些超市卖场,强化食品到处可见。如添加维生素A的食用油,添加维生素E的玉米油,在调味品柜台,铁强化酱油有多个品牌,除加碘食盐外,还有加钙、加铁的盐。商品中又以强化钙的为最多,如加钙麦片粥、高钙婴儿米粉、高钙饼干等。有一款儿童饼干,更是对钙、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蛋白质等十几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添加。

强化食品卖得怎样?发现,强化食用油、面粉的问津者寥寥,但强化饼干、奶粉和豆粉的货架前则顾客颇多,且多是年轻人。一位年轻妈妈在一排DHA奶粉前说,DHA是“脑黄金”,对神经系统发育特别好。还有一款奶粉声称加入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等,能促进肠胃蠕动,营业员说销路也不错。

强化食品并非人人适宜

新华医院营养中心主任医师汤庆娅说,某些特定地方的人可能会缺乏同一种营养元素从而导致疾病,如缺碘可引发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也会有不少营养成分流失。“添加某些元素,是对天然食品中营养缺失的弥补。”

有四类人特别需要补充特定的微量元素,即老人、儿童、婴儿和孕妇。比如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对钙的需求极大,600—800毫升牛奶中所含的钙才能完全保证一个儿童的每日所需。“一般人不太可能补到这个量,可以通过鱼、虾等水产品获得钙,高钙奶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专家同时表示,虽然适量补充营养素有好处,但凡事都有个度,一旦人体吸收某类营养素过量,可能打破体内平衡,反而会引发疾病。如钙摄入过多,可能会干扰对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超出需求的元素会通过胃肠道粘膜的调节排出体外,虽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但可能加重某些器官的负担。” 又如儿童配方乳粉中添加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虽然具有促进脑部以及视敏度发育的功效,但过量的DHA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有凝血功能障碍和某些血液疾病的孩子更应控制摄入。

宝宝积食食疗方法
宝宝经常腹泻
小孩肚子痛贴肚脐的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