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热议下的薄板产品最需要的是冷思考资源

中医新闻  2020年11月15日  浏览:3 次

最近,随着低碳议题的不断发酵,媒体及行业人士对薄板的报道与议论空前“热闹”。但热议下,我们更需要冷思考一些关键问题。

第一、关于产品研发方向。我们总是把目前市场上的薄板产品混淆在一起,完全按国家标准《陶瓷板》做的产品,与按常规传统面积但厚度较薄的产品,怎么能相提并论?《陶瓷轻质砖》和《陶瓷板》是具备法律效应的依据,建议正在上薄板或者准备上薄板的,一定要从研发开始就要参考一下相关产品标准。建议不要再试着起一个新的标准了,做一个国家级的产品标准少则两年,而且属于重复投资。

第二、关于产品应用方向。事实证明,这个产品已经不能再用水泥沙浆了。只能借用欧洲人几十年的“薄法施工”经验(专业瓷砖胶湿贴),但由于受施工成本、施工习惯等方面的约束,我们每家企业至少要交一两年的学费了。使用什么样的胶,国产的?一定要进口的?如何有效节约成本?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思考并寻求解决路径,在家装市场,对薄板的销售可能会有一个4.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比较快的提升。而在大型工程的施工方式和验收依据上,我们要向低档的水泥纤维板企业学习。他们的产在电商基地品,从物理性能来说,比陶瓷产品差得多,但他们靠什么,能以超出陶瓷产品的价钱,做了大量的工程?靠的是完整的施工方案,靠的是与国内权威机构联合编制的施工构造图集。在产品应用这个领域,我们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第三、关于薄板产品的营销方向。薄板产品应用于家装,可能要一至两年的产品培育期,很难有“量”的突破。在走经销商、家装线路的同时,一定要把重要力量放在工程上。回归到营销层面,那就是典型的“工业品”营销了,而且这个“工业品营销”营销还可能夹杂在传统经销商的复杂环境中。另外,拼了老命拉工程,到投标的时候,四五千万的招标额会让你兴奋不已,但一会你就黯然失色:这是联合投标,产品供应与施工一体化。但是招标都会以材料商为主,四五千万你能拿到的少之又少,问题来了,这里面有复杂的财务问题,具体的你去想吧。此外,你还要明智地应对一向精明的甲级资质的装饰装修公司,他们的商务谈判能力,比我们高明多了。

薄板产品做出来并不难,如果应用在工程上,传统厚板与新型薄板并无太大区别,而且瓷板还拥有《建筑幕墙用瓷板》行业标准,后来内容还被增编入国家标准《建筑幕墙》上,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厚板优势挺明显。但为什么干不过玻璃、铝板、石材等传统幕墙材料呢?我觉得问题在于我们的商业模式。回望瓷板幕墙领域,走在前列的知名企业,无论从人力结构设置、应用标准参与程度、施工应用研究水平、专业性营销推广、工程案例方面都有不错的基础,但目前依然难成行成市。

我认为,陶瓷行业与玻璃、石材,甚至水泥制板类企业相比,最大的差距仍在于商业模式、商务文化的建立与完善,包括商务技术团队的缺失。一个水泥制板的企业,一个商务技术部就50多人,全是集技术与销售能力为一体的精兵强将,他们是营销系统的主力军。相对于技术人员与销售线人员独立,甚至重销售轻技术的陶瓷行业营销氛围来说,这可能真的是我们最大的差距吧!

我们的薄板还会重走传统瓷板的老路吗?

景德镇哪里有白癜风治疗医院
营口专业白癜风治疗医院
乌鲁木齐白癜风治疗较好的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