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杏林春暖北京南民间老中医治疗癌症显真彰

中医新闻  2019年09月15日  浏览:3 次

  本文导读:在北京南的固安县东辛庄村东头,有一所白色的诊室,门上挂着东辛庄卫生室的牌子,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只是简单干净的装饰,而关氏中医当代传人关志贤老中医就在此工作。一张方桌,一个脉枕,关志贤老中医端坐在桌前,平静地为前来看病的患者号脉、看舌苔、问病情、开方、抓药、熬药,然后再叮嘱病人一番注意事项。等病人都走了闲了下来,关志贤老中医又开始用药碾子、捣药臼等古老的中医制药工具,研磨一些常用的中药材。 在北京南的固安县东辛庄村东头,有一所白色的诊室,门上挂着东辛庄卫生室的牌子,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只是简单干净的装饰,而关氏中医当代传人关志贤老中医就在此工作。

  一张方桌,一个脉枕,关志贤老中医端坐在桌前,平静地为前来看病的患者号脉、看舌苔、问病情、开方、抓药、熬药,然后再叮嘱病人一番注意事项。等病人都走了闲了下来,关志贤老中医又开始用药碾子、捣药臼等古老的中医制药工具,研磨一些常用的中药材。关氏中医就是用这种古老的行医方式,演绎着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固安关氏中医传承百年,造福一方百姓安康

  从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传承到今天,固安关氏中医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本着“治病救人,修身立德”的宗旨,固安关氏中医一直在用中医中药守护着周边百姓的健康。在这上百年中,关氏已经融入了东辛庄,并用医术医德得到了乡邻的交口称赞。从村人对关志贤老中医称呼为“先生”,即可看出对其的尊敬。

  关志贤老中医:扎根于农村的济世情怀

  自古中医植根于民间。关志贤老中医年轻时便拿到了国家的中医师执业证书,但多年来他一直行医于乡里,他喜欢这里的自由自在,乐得其所。关志贤老中医曾拒绝了前往固安、北京的工作机会,安身于东辛庄,用他的医术医德,诠释着对这片故土的热爱。

  十里八乡的乡亲常上门来看病,如遇深更半夜前来看病的,关志贤老中医便立即起来为病人瞧一瞧。也常有急重病人不能前来,便打给他,他便提了药箱骑车前去,即使刮风下雨亦不能阻。对他来说看病这是最大的使命。

  关志贤老中医非常希望祖传的中医医术能够不断传承下去,所以2个儿子都报考了中医专业,他也不时把自己的经验传授与他们。虽然现在年事渐高,关志贤老中医仍学习不辍,时常翻阅医术经典,与家传的《儀和堂》医书相比照,再结合来诊病例相验证,每有所得便记录下来,他说这些经验都要传下去。

  治疗癌症:半世行医经验,彰显中医医术神奇

  关志贤老中医表示,我并不是专门治疗癌症的,中医治百病,我能治疗的也不只是癌症,常见病、疑难病都能治。只是因为我用中医治疗癌症有效果,一些病人和家属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也有了一些相关的宣传报道。其实我治疗癌症,也只是这十几年的事情。以往虽然生活不好,但哪有这么多癌症病人。现在人的饮食、环境、生活习惯包括年龄的增长等,以及医学手段的进步,都造成了癌症病人数量的激增。

  说起现在癌症治疗的现状,关志贤老中医就非常心痛:很多患者和家属不清楚的是,人的身体不是草木,把坏掉的树枝砍了树还会存活。如果只是身体表面的问题,切除了不影响机体。但身体的脏腑被切掉了,就必会影响人体的机体平衡。结果出现了很多“一边放化疗,一边扩散、转移”,“瘤没了,人也没了”的悲剧,不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带来难以承受的精神创伤。中医治疗癌症,不管是早期、中期、晚期都有着优势。我不反对病人早期进行手术、放化疗,但如果来找我治疗,就可以不用再做这些创伤性的治疗。中医治疗癌症不应仅仅是配合手术、放化疗,从预防到治疗,都应该占到更主动的地位去。

  关志贤老中医举了一个案例:邻居彭大姐1998年得了食道癌,当时因为年龄大没有动手术,也幸亏没有手术,这才没有伤了元气,所以我给开了几副中药,服下去病情就轻了,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也就是从那时起,不时有癌症患者慕名前来看病。

  良心用药,修身立德

  关志贤老中医继承百年祖传医术,又不拘于祖传医方,常借鉴吸收好的中医经验,能够与时俱进。其对自身亦严格要求,凡事亲力亲为,所用的中药药材,都是亲自把关购买,以保证所用的每味药材都是道地好药。在配方调剂上,亦是亲自称量,亲自煎熬炮制,从不让家人帮忙,这样熬制出来的中药才能药效充分,让他放心。

  关志贤先生一直以药王孙思邈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这句话为座右铭,对每位患者都非常有耐心、用真心、尽全力、不放弃,他说治病是修身立德之事,每个医者都须珍惜,须努力。

  五十年风雨磨砺,让一位中医在民间把医术修成绝世好剑,能劈癌斩瘤,用他的医术医德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和家属带来生的希望。亦希望有更多的民间中医能够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展现祖国中医之术的神奇。

宝宝健脾吃什么好
吃了辣的肚子不舒服怎么办
店铺管理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