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场舞扰民老人讹诈老人抢座位等事件被放美食
偏方秘方 2021年01月04日 浏览:2 次
自广场舞扰民、老人讹诈、老人抢座位等事件被放大之后,老人问题成为热门的话题,就此,甚至有人发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偏激论断。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无疑会冲击尊老爱幼的传统价值观。但在另一方面,偏激者无形中检视了“尊老爱幼”这一传统中所含的教条与强制。它对文学有启示,写作者也许应该检视自身的“孝道”传统。革命文学诞生以前,中国文学里的主流价值观是尊老的,老人出现在文学里,通常是智慧、仁慈、宽容的象征,即使肉身衰病,但智仁日增。革命文学诞生以后,弑父情结走到极端,孽子瓦解了父辈的绝对权威,阶级伦理战胜了血缘等级伦理。革命文学消退之后,尊老的文学传统有所回归。回望文学的传统,文学一定有它的道德禁忌或集体无意识。让老人变得智慧、仁慈、宽容,是文学为生命赋予尊严的重要办法。但人远非善恶这么简单,文学也不是具体的社会秩序,老人并不都日趋完美。人与文学,更复杂,更多元。老人,我把他的这个行为看做是一次典型的‘宅人起义’事件。”尤其是很老的人,他们的世界,谜团太多,写作者并没有为他们写出多少贴切的作品。 如果把老人看成是人的一个阶段,也许这一形象又是另一副面貌。有必要重提一下笛安的短篇小说《胡不归》(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1期),这个小说曾让我印象深刻,并启发我思考老人与文学传统的因缘。《胡不归》里那个活到一百零四岁的老人,并没有因为岁月积累而变得更有尊严更有智慧。要参透生命,可能就要远离善恶的简单论断,也要反思“尊老”或“弑父”的文学传统,笛安的文学见识,非同凡响。近年,更有小说家发出“救救老人”的呼声。这都是对文学模式化写作的警醒。 陈河的中篇小说《爷爷有条魔幻船?》(载《收获》2015年第1期,双月刊),对老人谜一般的世界有精彩的描述。小说有世俗和精神两条线索:老父在母亲去世之后,交了新女友,老病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LV在中国的客服告诉之身,重焕生机,儿女想到的是这个后妈对老父的房产有企图,于是不顾父亲老病,追着他公证遗嘱,保证财产不旁落;老父虽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他的老病之身对世俗痛苦做出反应,在签字的最后关头,父亲中风,“父亲身上有一种奇特的能力关掉了自己的大脑,让那些悬空的巨石落下来把他的意识之通道彻底锁死,这样父亲也就躲避了面临选择的难题。”从精神层面来讲,老父仍然是个谜。作者写出了世俗与精神的巨大隔膜。 2015年1月(上)的《作品》杂志,收入曾楚桥的一篇散文《赌徒》。《赌徒》对老父亲的态度,十分复杂。一方面,作者在努力维护老父亲灵魂中那些高贵的品质,譬如老父亲一生都在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智商、维护自己的尊严等等,但另一方面,作者看到了“斤斤计较”、“冥顽不化”、“不可理喻”等德性对高贵的消磨。《野猪》(晓苏,载《作家》2015年第1期)里写到的石老爹,只出现了两次,但已极具“罪”的象征,他的欲望,加剧了儿女及邻居的恶。不孝、误杀、将命等同于钱财,源头都在这个石老爹身上。但关键是,这个“罪”又是不能谴责的。老人的复杂性以及写老人的难度,可见一斑。 写老人,实际上就是在写人的宿命。人的宿命,远非智慧、仁慈、宽容这些词语可以概括。文学对老人的视野,可以更开阔。 (实习:白俊贤)
忻州好医院白癜风石家庄治疗男性功能障碍多少钱
西宁哪家白癜风医院

- 上一篇: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美食
- 下一篇 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美食
-
12部门共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
2019-07-11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成果可喜
2019-07-07
-
球核荚蒾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
-
用脑过度要注意补充坚果
2019-07-06
-
荷兰女王向黄春丽针灸师颁发勋章
2019-07-01
-
全国第四届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洛阳举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