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湿十二方

中药养生  2019年11月18日  浏览:3 次

  摘要:路志正教授认为湿邪伤人,表现广泛。他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古医家的治则方药,指出古医家在湿病的辨治上各有其主张和特点。 路志正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他的以 北方亦多湿 论为代表的湿病理论,从病机到论治系统而实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常屡起沉疴。笔者有幸师从路老,亲身感受其湿病理论及临床疗效,今撷其精粹简介于兹。

  路志正教授认为湿邪伤人,表现广泛。他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古医家的治则方药,指出古医家在湿病的辨治上各有其主张和特点。如《内经》对湿病的治疗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至真要大论》中 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等治法,实即 开鬼门,洁净府 原则之体现,路老将其概括为苦温燥湿、淡渗利湿、疏风胜湿、清热祛湿等,为治疗湿病之圭臬。仲景将湿邪所致疾病作为独立病种进行讨论,并根据湿证之上下、表里、寒热、虚实随证治之。提出湿在上焦,治宜宣泄;风湿在表,宜用汗法;湿邪在里,但当利其小便等具体治则。后世又提出了湿邪的从化治疗,如宋代朱肱的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湿温病;东垣重视虚弱、阳气不能上行的正虚因素在湿病中的病机作用,并创升阳除湿法等;朱丹溪认为 湿热相火为病甚多 ,并认识到湿病在发病学上不仅具有地域气候特点,且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论治上主张分上下、内外或上中下三焦分部用药法;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湿证》篇中认为: 湿证虽多,其要惟二则,一曰湿热,一曰寒湿而尽之矣 ;叶天士提出三焦分化法,并强调肺、脾、肾、膀胱的气化作用;吴鞠通对湿邪的三焦辨证和所创的三仁汤、五加减正气散等,确可谓别开蹊径,给人以启迪,都值得我们很好研究。路老不仅着眼于湿病理论的创新,更是融会贯通,用其有效地指导临证。在路老的临证过程中无时不在地体现其对湿病理论的应用,并总结出了治湿病的宝贵经验。路老认为湿为土气,兼杂证多,表现广泛,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抓住主症,因势利导,使湿邪内蕴的其他症状渐次明朗。湿性重浊黏腻,易阻气机,故湿病以气机阻滞为主要表现,要进一步察其面色、、脉象,综合分析,四诊合参,明辨寒热虚实,才能药中肯綮。

  摘自 路洁:《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五大法》

  路洁,出身于中医世家,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北京路志正中研究院院长,北京三芝堂诊所主任。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湿十二方

  湿蕴胃腑

  治则:芳香化浊,和胃降逆

  湿困脾土

  治则:芳香醒脾,燥湿行气。

  湿热蕴结

  治则:清热祛湿,调中行气。

  寒湿中阻

  治则:温中散寒,燥湿行气。

  脾虚湿困

  治则:益气,化浊祛湿。

  湿邪弥漫,中上同病

  治则:宣肺理气,健脾祛湿。

  湿邪中阻,肝脾不和

  治则:疏肝缓急,燥湿运脾。

  湿阻肝胆,蕴热发黄

  治则:疏肝利胆,清热祛湿。

  湿邪蕴阻,脾湿蕴胃腑

  治则:补益脾肾,温阳化湿。

  湿热阻滞肠道

  治则: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湿阻胞宫,带脉不利

  治法:白带,健脾燥湿止带;黄带,清热燥湿止带。

  湿蕴膀胱

  治则:清热祛湿,通利膀胱。

  以上治湿十二方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在上进行搜索,但是如何能像路老一样在临床上运用自如呢?如何深入的了解路老治湿精髓呢?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术继承人路洁(路志正之女)给大家全方位解读路老《湿病证治十二方》。

  路洁曾师从六位国医大师,跟随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习 五行脏腑理论 辩证;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学习 气血学说理论 治疗疑难病症;国医大师周仲英教授学习 瘀热 理论;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学习 痹证 理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学习肾病中医理论;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学习 湿病 理论。作为路志正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在路老治湿理论方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

  适用于治疗良性胃溃疡,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能显著降低溃疡复发。

儿童积食便秘怎么办
怎么弄微信小程序
1岁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