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药为何不宜常加水 煎煮中药的 个小窍门
中药养生 2019年07月14日 浏览:5 次
摘要: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在我们自行煎煮时往往会有很多习惯性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到药效,甚至还会出现副作用。在这里,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最常见的煎煮中医的两大误区吧。
煎糊中药不能喝
时,往往因为加水过少、火力过猛或忘了煎煮时间,使药汁煎干,甚至煎糊。于是有人二煎时多加些水,以为可以把头煎的药量熬出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但是煎糊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
而有些药物煎糊以后,产生了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还有如蒲黄用于活血,而煎糊后蒲黄炭则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煎煮中药不宜经常加水
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那么,究竟要如何煎煮中药才是正确的呢?
煎煮中药的 个小窍门
药罐一定要洗净。煎煮中药时,药汁因水分蒸发而浓缩,药罐底部及周围常积有一层药垢。如果药罐中煎煮的药物经常变更,而不及时将积存的药垢擦去,投放新的药物煎煮时,药垢就会溶解,干扰、降低药效,甚至贻误病情。特别是如果曾经煎煮过毒性强烈的药或不能入口的外用药,还可能引起中毒。此外,如果每次煎煮中药后不及时擦洗干净,药罐底部的药垢越积越厚,在重新煎药时容易煎焦,丧失药效。
是否加盖随药应变。一般来说,为了使中药煎透,最好是盖着煎。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薄荷、藿香、紫等,且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某些贵重药品,如人参、鹿茸、之类,以使有效成分充分释出。有些中草药重量轻、体积大,如金钱草、夏枯草、白通草、丝瓜络、包谷须等,则不宜加盖煎煮,否则往往溢出罐外。可开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
要 煎透 、 榨干 。 煎透 ,就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释出,这是煎药的基本要求。质地坚韧、一时难以释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只有通过另煎、先煎、久煎等,才能使药汁浓厚,充分发挥药效。质地疏松及性味轻薄芳香的药物,不需煎煮太长的时间;但质轻体大的草药,则应经常搅拌,才便于将药煎透。 榨干 ,就是药汁沥尽后,再压榨药渣,将内含药汁尽量挤出。因为有些药料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如不经过 榨干 ,不少药汁会随药渣丢弃,影响药效。
正确的煎煮中药应该要多注意以上几点哦。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灯盏花药业哪家好
小孩子脾胃虚弱吃什么药
孩子感冒咳嗽吃什么药
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三岁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宝宝上火眼屎多怎么办

- 上一篇: 种“坐法”影响男人的性能力
- 下一篇 居家减肥中药汤让你速度显瘦
-
柿霜的炮制方法
2019-07-16
-
麦门冬的炮制方法
2019-07-15
-
中医推荐瘦脸良方颜面针灸
2019-07-15
-
能老了不掉牙的秘诀
2019-07-13
-
2017全国中医药现代化论坛举办
2019-07-12
-
牛乳粥增白窍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