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全梓白皮的功效与作用0
中药养生 2019年09月06日 浏览:6 次
摘要:梓白皮【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主湿热黄疸;胃逆呕吐;疮疥;湿疹;皮肤瘙痒
出自《神农本草经》。
1.《日华子本草》:梓树皮有数股,惟楸梓佳,余皆不堪。
2.《本草图经》:梓,今近道皆有之。《尔雅》云,椅、梓。郭理注云点口揪也。《诗 鄘风》云,椅、桐、梓、漆。陆玑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梓实桐皮曰椅,大同而小别也。又一种鼠梓,一名核,亦楸之属也,江东人谓之虎梓。《诗 小雅》云,北山有坡。陆玑云,其枝叶木理如楸,山楸之异者,今人谓之苦楸是也。鼠李一名
【拼音名】ZǐB iP
【英文名】Root-barkofOvateCatalpa
【别名】梓皮、梓木白皮、梓树皮、梓根白皮、土杜促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树的韧皮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Zucc.;nryiDod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
【原形态】梓乔木,高达15m。树冠伞形,主干通直,树皮灰褐色,纵裂;幼枝常带紫色,具稀疏柔毛。叶对生或近于对生,有时轮生;叶柄长cm;叶片阔卵形,长宽近相等,长约2,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浅波状,常 浅裂,两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无毛,侧脉对,基部掌状脉条。顶生圆锥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长cm;花萼2唇开裂,长mm,绿色或紫色;花冠钟状,淡黄色,内面具2黄色条纹及紫色斑点,长约2.5cm,直径约2cm;能育雄蕊2,花丝插生于花冠筒上,退化雄蕊 ;子房上位,棒形,柱头2裂。蒴果线形,下垂,长20- 0cm,粗mm。种子条椭圆形,长mm,两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月,果期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河谷,湿润土壤,多栽培于村庄附近及公路两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
【栽培】
生物学特征适应性较强,喜温暖,也能耐寒。土壤以深厚、湿润、肥沃的夹沙土较好。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4月在整好的地上作1. m宽的畦,在畦上开横沟,沟距 cm,深约7cm,插幅约10cm,施人畜粪水,把种子混合于草木灰内,每1hm2用种子15kg左右,匀撒沟里,上盖草木灰或细土1层,并盖草,至发芽时揭去。培育1年即可移栽。在冬季落叶后至早春发芽前挖起幼苗,将根部稍加修剪,在选好的地上,按行、株距各约2。 m开穴,每穴栽植1株,盖土压紧,浇水。
田间管理种子发芽后,要注意扯草,苗高cm时匀苗,每隔cm,有苗1株,并行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月再行中除1次。第2年春季中除、追肥1次。移栽后的 -5年内,拇年都要松穴除草 次,在春、夏、冬季进行。并自第 年起每年冬季要适当剪去侧枝,培育主干,以利生长。在封林以后,即可不加管理。
【性状】
性状鉴别根皮呈块片状、卷曲状,大小不等,长约20- 0cm,直径2- cm,厚 -5mm。外表面栓皮易脱落,棕褐色,皱缩,有小支根痕;内表面黄白色,平滑细致,具细状纹理。折断面不平整,纤维性,撕之不易成薄片。气微,味淡。
以皮块大、厚实、内面色黄者为佳。
【化学成份】
梓茎皮含羽扇豆醇(lupeol),三十烷酸(2-对-羟苯基乙基)酯[2-(4-hydroxyphe-nyl)ethyltriaconta-noate],9-甲氧基- -拉杷醌(9-methoxy- -lapachone),阿魏酸(ferulicacid),6-阿魏酰梓醇(6-feruloylcatalpol),梓果甙(catalposide),6-阿魏酰基蔗糖(6-feruloylsucrose)[1],梓果甙(catalposide),6-阿魏酰基蔗糖(6-feruloylsucrose)[1], -拉杷醌( -lapachone),9-羟基- -拉杷酯(9-hydroxy- -lapachone)[2],对0香豆酸(p-coumaricacid)[ ]。
根皮含异阿魏酸(isoferulic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acid)和谷甾醇(sitosterol)[ ]。
【药理作用】梓实水溶性提取物及果皮、种子提取物,对小白鼠、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并使电解质的排出增加。从梓实中提出有利尿作用的甙。在大鼠利尿实验中,脱-对-羟基苯甲酰梓甙的作用强于梓甙,前者主要表现为钠利尿,后者为氯利尿。大白鼠尿酸性者,二种甙的利民作用减弱,尿碱性者利尿作用增强,两种甙对双侧肾上腺切除的大鼠均表现钠利尿。对大鼠碳酸酚酶无抑制作用,对循环系统几无影响,毒性弱,其利尿作用乃由于对肾小管的影响所致。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胆;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降逆止吐;杀虫止痒。主湿热;胃逆呕吐;疮疥;;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浴。
【附方】①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亦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剖),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②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生梓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补缺肘后方》)③治肾脏炎浮肿:梓根白皮、梓实、玉蜀黍须。水煎服。(《四川志》)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梓皮,能利太阳、阳明经湿热,仲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用之,其治温病复伤寒饮,变为胃YE者,煮汁饮之,取其引寒饮湿邪下泄也。
2.《本经》:主热,去三虫。
.《别录》:疗目中疾。主吐逆胃反,去三虫,小儿热疮,身头热烦,蚀疮,汤浴之,并封薄、散敷。
4.《日华子本草》: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
5.《纲目》:治温病复感寒邪,变为胃YE,煮汁饮之。
【摘录】《中华本草》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微信卖东西怎么宣传
幼儿大便干

- 上一篇: 4种药粥有抗疲劳功效
- 下一篇 皮肤瘙痒吃什么皮肤瘙痒治疗偏方
-
柿霜的炮制方法
2019-07-16
-
麦门冬的炮制方法
2019-07-15
-
中医推荐瘦脸良方颜面针灸
2019-07-15
-
能老了不掉牙的秘诀
2019-07-13
-
2017全国中医药现代化论坛举办
2019-07-12
-
牛乳粥增白窍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