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到底是啥
中药养生 2019年11月05日 浏览:2 次
摘要:山茱萸是落叶乔木,清明时节开黄色花,秋分至寒露时成熟,果肉被称为“山萸肉”。是一味补益而又具有收涩功能的常用药。性味酸涩、入肝、肾经,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里面所提到的茱萸,到底是什么茱萸呢?为什么九月九要插茱萸呢?
茱萸有哪些?
木本茱萸有山茱萸、吴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
不过一般人所说的茱萸,主要包括两个品种:山茱萸科的山茱萸和芸香科的吴茱萸。下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两种不同的茱萸。
山茱萸和吴茱萸虽然名字差不多,但二者的味道截然不同,山茱萸是酸的,而吴茱萸却辛辣味苦。
山茱萸是落叶乔木,清明时节开黄色花,秋分至寒露时成熟,果肉被称为 山萸肉 。是一味补益而又具有收涩功能的常用药。性味酸涩、入肝、肾经,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的作用。
吴茱萸,也叫 越椒 或 艾子 ,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呈小粒裂状,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有小毒。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除了药用,还能够除虫防蛀。
为什么要插茱萸?
重阳节的身插茱萸就好比端午节的悬艾叶、饮雄的习俗。其实,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时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传的季节。
重阳之时,也正是吴茱萸成熟的之时。而吴茱萸又具有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登高游兴之时,头上插吴茱萸或者在胳膊上佩戴茱萸囊,能够祛病驱邪。使游玩之时更加尽兴。
晋朝的周处也在《风士记》中说: 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避除恶气而御初寒。 也因此可看出诗中提到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指的便是吴茱萸。
吴茱萸的植物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吴茱萸如何应用到生活中?
给大家推荐一下医馆的热销产品 引火归元贴。主要成分里就有吴茱萸。也正是利用了吴茱萸的大辛大热,能够上达巅顶,下透涌泉。能够散寒通络,引虚火入丹田。适合于各类上寒下热的体质,,反复发作溃疡,肿大、牙龈肿痛,手脚冰冷的人群。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仅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可用于慢性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等)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门店商品管理制度微店如何推广
小孩流鼻血怎么止血

-
柿霜的炮制方法
2019-07-16
-
麦门冬的炮制方法
2019-07-15
-
中医推荐瘦脸良方颜面针灸
2019-07-15
-
能老了不掉牙的秘诀
2019-07-13
-
2017全国中医药现代化论坛举办
2019-07-12
-
牛乳粥增白窍门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