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若没劲,首先要养肝,教你5穴位养肝法
偏方秘方 2019年08月13日 浏览:7 次
摘要: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总感觉被一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 包围 。特别是一些工作压力大、长期紧张或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轻则乏力、口干、胃口差,重则全身酸痛、夜不能寐,甚至脾气也跟着暴躁起来。
在看来,这些症状大多与人的肝脏脱不了干系。一方面, 肝主筋,筋司运动 ,这里的 筋 泛指全身的肌腱、韧带等,与人的体力和活动能力息息相关。中医典籍《素问 经脉别论》认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说明肝的气血可以抚养筋,肝布散精气到筋,发挥濡养作用。肝脏功能正常,肝血充盈,人体就会筋强体壮,身体轻松、灵活,有较好的耐受力,劳累之后也容易恢复精力。而肝脏出现血虚、阴虚等不足时,筋就会失去 营养 ,不堪重负,导致疲劳、体力下降等不适,甚至波及其他脏腑功能。另一方面,肝脏还承担着身体的 疏泄 功能,并通过调畅周身气机升降,使脏腑器官各司其职、协调动作,维持正常功能,以应对各种外来 打击 。精神过度紧张或长期消沉,超过肝脏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引发精神疲乏、头晕眼花、身体调节能力和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 亚健康 症状。
因此,护肝对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非常重要。
日常生活中,首先,在饮食上保持均衡,少吃油腻、辛辣食物。特别是要注意戒烟限酒,酒精需要通过肝脏分解,饮酒过量可对肝脏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其次,要学会制怒,动怒伤 肝气 ,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即便真的生气了,也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最后,身体要动起来。散步、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给肝脏 减负 ,对已经有脂肪肝等问题的人来说,就更要加强锻炼了。
这5个穴位最善于养肝护肝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饮食、睡眠、压力等都会影响到肝脏的健康,中医认为,相关的穴位可以起到养肝的功效,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肝的主要5个穴位。
1、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 滋水涵木 。
2、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 敦 是厚的意思, 大敦 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 井 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 大敦 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 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 水潭 ,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 俞原配穴 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行间穴
行间穴 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 行间穴 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 行间穴 ,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肾精足动力强有什么好处
一周岁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女性尿频尿急尿痛怎么治疗
如何治经期小腹胀痛
怎么调理月经不正常
气滞血瘀型痛经
吉林治妇科哪家好郑州那家专科医院治疗癫痫病
广州白癜风哪家好

-
12部门共推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
2019-07-11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成果可喜
2019-07-07
-
球核荚蒾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
-
用脑过度要注意补充坚果
2019-07-06
-
荷兰女王向黄春丽针灸师颁发勋章
2019-07-01
-
全国第四届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洛阳举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