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减少好中医会用茜草
中医美容 2019年11月11日 浏览:4 次
摘要:用于治疗崩漏。不论是月经来淋沥不止,或是久漏成崩,流血量多势急,只要属血热者,都可应用茜草根(炒炭),配海螵蛸、荆芥炭、白术、续断等作为基本方,再随证加减;如属血崩虚证,则配固涩药如龙骨、牡蛎,补益药如白术、黄芪等以固涩止血、健脾摄血,方如固冲汤。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入肝经。可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经,舒筋活络,止咳化痰。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不调,经闭腹痛,风湿关节炎,关节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血栓性脉管炎,黄疸,慢性气管炎,神经性皮炎等症。治疗软组织损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性味:
苦、寒。
归经:
入肝经。
功能主治:
可凉血,止血,活血,祛瘀,通经,舒筋活络,止咳化痰。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腹痛,风湿关节炎,关节痹痛,跌打损伤,瘀滞肿痛,血栓性脉管炎,黄疸,慢性气管炎,神经性皮炎等症。治疗软组织损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相关配伍:
1、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药神书》十灰散。
2、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
、用于治疗崩漏。不论是月经来淋沥不止,或是久漏成崩,流血量多势急,只要属血热者,都可应用茜草根(炒炭),配海螵蛸、荆芥炭、白术、续断等作为基本方,再随证加减;如属血崩虚证,则配固涩药如龙骨、牡蛎,补益药如白术、黄芪等以固涩止血、健脾摄血,方如固冲汤。
4、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凉血。
5、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
6、治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兼气虚血亏者,常配炙黄蔑、人参、当归等药,以补虚化瘀。
7、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川断、骨碎补等药,以活血消肿疗伤。
8、用于风湿痹痛。茜草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秦艾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又当与川乌、、海风藤等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9、用于黄疸。茜草凉血清瘀热而退黄,用治湿热黄疸,可配、山栀、大黄等药,以清热凉血,利湿退黄。10、用于疮痈,痔肿。茜草能凉血化瘀以消散疮痈,治热毒疮疡或乳痈,常配蒲公英、银花、地丁等药;
11、治痔疮肿痛,常配大黄、、地榆等药。
12、治疗热证血痢,有凉血止血作用,常配川连、黄芩、地榆等同用,方如茜根散。取当归、丹参、牛膝等,研末服或水煎,黄酒冲服。
1 、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发现,茜草根配含羞草根、红背叶(加味含红合剂)治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的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其中主要有效药物虽为含羞草根,但茜草根也有镇咳和抗菌作用。
14、治热证吐血、衄血,配生地、白及、侧柏叶等,但不宜用于血虚吐衄。
15、憋气过度而致内有积瘀者,常配泽兰、赤芍、红花等活血祛瘀药同服。
宜忌: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 畏鼠姑。
2.《本草蒙签》: 勿犯铜铁。
.《本草经疏》: 病人虽见血症,若加泄泻、饮食不进者,勿服。
4.《本草正》: 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5.《本草汇言》: 精虚血少者,脾虚胃弱者,阴虚火胜者,俱禁用之。
6.《本草从新》: 无瘀滞者忌投。
7.《本草求真》: 血虚发热者忌用。
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8~12g,可煎服,也可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或煎水洗患处;或入丸、散;或浸酒。
1、制膏
茜草500克,生地黄1500克。水煎 次,去渣取汁,再熬成膏。每日1小勺,空腹温酒送服。连续服用1个月。
2、煎服
茜草、炒槐花各8克,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0克,大蓟、小蓟各12克,蒲黄5克。水煎去渣,取汁,温水送服。每日1次,日服两次。
炮制方法
1.茜草(雷公炮炙论): 凡使茜草根,用铜刀于槐砧上锉,日干,勿犯铁并铅。 《简要济众方》: 生捣罗为散。 《圣济总录》: 拣净锉碎。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灰屑。生用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2.茜草炭《十药神书》: 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 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再炒至水气逸尽,取出,晾干,凉透。炒炭后寒性降低,性变收涩,止血作用增强。
.炒茜草《日华子》: 入药锉炒用。 现行,取净茜草段或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黄。
4.酒制茜草《外科启玄》: 酒洗。 《得配本草》: 酒炒行血。 现行,取净茜草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茜草片100kg,用黄酒25kg。
附方:
1、治吐血燥渴。《圣济总录》:用茜根、雄黑豆祛皮,炙甘草等份,研末,井水糊丸如弹子大,每次温水化服一丸。
2、黑髭乌发茜草一斤,生地黄三斤取汁,用水五大碗,煎茜草绞汁,将渣再煎三次,用汁同地黄汁微火煎成膏,瓶装;每日空腹温酒服半匙,一月髭发如黑漆,忌萝卜,五辛。
、鼻血不止《本事方》:茜根、艾叶各一两,乌梅肉两钱半,研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乌梅汤送服五十丸。
4、五十岁行经《唐药经验方》:妇人五十后,经水不止,作败血论。用茜根,又名过山姜一两,阿胶、侧柏叶、炙黄芩各五钱,生地黄一两,小儿胎发一团烧灰,分作六剂,每剂用水一盏半,煎七分,入发灰服。
5、固冲服《衷中参西录》:白术 0g、黄芪18g、山萸肉18g、生白芍12g、煅龙骨18g、煅牡蛎18g、茜根炭6g、陈棕炭6g、海螵蛸12g,煎汤,送服五倍子细末 g。
6、茜根散:茜草根9g、地榆12g、生地12g、当归9g、黄芩9g、栀子6g、川连4.5g,水煎服。
7、加味含红合剂:鲜含羞草根90g,鲜红背叶60g、鲜茜草根 0g,水煎。文火煮六小时(如煎煮时间不足,服后会头晕等反应),分早晚分两次温服。
8、过敏性紫癜茜草根
过敏性紫癜茜草根 0g,生地黄15g,玄参12g,牡丹皮、防风、阿胶、白芍、黄芩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宋廷廉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取效颇佳。
9、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茜草、青蒿、柴胡、黄芩、橘叶、丹参、土鳖虫、王不留行、地龙、白蒺藜各100g。共研细末,制蜜丸如梧子大,每服 0粒。并配伍芒硝、硼砂各50g,以开水500ml溶化,纱布透湿后,日夜持续外敷患处,以愈为度。程淳夫等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疗效较好。
10、治阴虚有热,复感风邪型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紫荆皮、生地黄各6g,茜草 g,细辛1.2g,牡丹皮、荆芥、防风、桔梗、赤芍各2.4g,薄荷、生甘草各1.8g,灯心草4g。上药每次20g,水煎服。张俊用本方治阴虚有热,复感风邪型慢性咽炎,获较好疗效。
11、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茜草、茵陈、怀山药各20g,甘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个疗程。陈高材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颇为理想。
12、骨质增生症
骨质增生症熟地黄、巴戟天、淫羊藿各150g,茜草、桃仁各90g,乳香、没药各50g,川续断、鸡血藤各120g,川牛膝60g,秦艽200g。上药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日 次,以温开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个疗程。陈友宏治疗骨质增生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治吐血后虚热燥渴
治吐血后虚热燥渴茜草、黑豆、炙甘草各等分。将以上 味中药研成细末。加水和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热水送服,不枸时服。
14、治鼻出血
治鼻出血茜草根、艾叶各50克,乌梅肉(焙干)25克。将以上 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0丸,乌梅汤送服。
苗医:布苯怡象,麦靓麦韦艿曲靳,怡窝雄访达用于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精神不振。中医:解毒散结,补气养血。用于中晚期癌症的辅助治疗以及癌症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属气血两虚者。
一岁半宝宝流鼻血宝宝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婴儿有眼屎

- 上一篇: 身上老是发热怎么回事
- 下一篇 你的酒瘾到底有多重3个方法可自测敢不敢做
-
浮萍的中医用途有什么
2019-07-06
-
针灸首次通过西医考验
2019-07-06
-
轻松排毒养颜瘦身
2019-07-01
-
健康生活科学午睡方法要知道
2019-06-28
-
一分钟按摩减肥操速速瘦身组图3
2019-06-28
-
拔罐拔掉消化不良
2019-06-26